排水量只有8千多吨的哈布斯堡级,为何仍然属于战列舰

搞钱路子一天两万不犯法
新闻动态
栏目分类
排水量只有8千多吨的哈布斯堡级,为何仍然属于战列舰
发布日期:2025-10-12 11:07    点击次数:88

说到战列舰,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那种排水量动辄上万吨、满布火炮、气势恢宏的庞然大物。但在20世纪初,奥匈帝国建造的哈布斯堡级战列舰,排水量却只有八千多吨,却依旧被归类为战列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一级别的军舰。

---

建造与基本数据

哈布斯堡级战列舰最早于1899年3月13日在亚得里亚海东北岸的里雅斯特造船厂开工建造,共建成三艘:哈布斯堡号、阿帕德号和巴本贝格号。舰级名字来自统治奥匈帝国的哈布斯堡王朝。三艘舰艇都在同一家船厂建造,并在1904年4月5日全部完工。

舰体参数如下:

- 舰长:113.11米

- 舰宽:19.86米

- 最大吃水:7.46米

- 标准排水量:8232吨

- 满载排水量:8823吨

- 编制:638人

展开剩余79%

单从排水量看,它比同时代许多国家的战列舰都要小(普遍超过万吨),但是否能算作战列舰,还要从火力和防护等方面来判断。

---

火力配置

战列舰的标准定义是:装备多门大口径火炮,拥有厚重装甲,能执行远洋作战任务。

- 主炮:3门斯柯达制造的240毫米舰炮,采用前双联装、后单装的布局。虽然炮数不多,但240毫米口径完全达到大口径标准(国际上210毫米以上即为大口径)。对比德国同期的维切尔斯巴赫级战列舰(排水量12790吨,装备4门240毫米炮),哈布斯堡级的主炮数量并不算太少。

- 副炮:12门克虏伯150毫米舰炮,配合主炮使用,足以满足以近海防御为主的作战需求。

---

装甲与防护

虽然吨位不大,但哈布斯堡级在防护上十分重视,装甲重量约占排水量的四分之一,采用经过硬化处理的克虏伯镍合金装甲:

- 水线主装甲带:最厚220毫米,逐渐减薄至180毫米,舰艏为80毫米

- 主炮塔:正面装甲280毫米,两侧210毫米,炮座135毫米

- 司令塔:200毫米

- 甲板装甲:40毫米

和同期英国的快速级战列舰(排水量11740吨,水线主装甲带117.8毫米,甲板76毫米,炮塔254毫米)相比,哈布斯堡级的装甲强度并不逊色,甚至在部分部位更厚实,完全符合战列舰的标准。

---

航速与续航

- 航速:19.6节

- 标准煤量:840吨

- 续航力:在12节航速下可航行3600海里

这种性能对于以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为主要活动区域的奥匈海军来说,已经足够。

---

服役与结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解体,3艘哈布斯堡级战列舰被作为赔偿移交给英国。然而,实力强大的英国海军对这种为特定近海环境设计的战舰并不感兴趣。1921年,这些战舰便被拆解回炉,结束了短暂的军旅生涯。

---

总结

虽然哈布斯堡级战列舰排水量不足万吨,看上去并不庞大,但从火力配置、防护水平到舰艇吨位,都符合当时战列舰的定义。在奥匈帝国有限的工业和战略环境下,它们称得上是一种务实且合格的战列舰。

要不要我帮你把这篇文章进一步改写成故事化、带点代入感的叙述版本?比如从“当年奥匈帝国的海军野心”切入,让读者更容易读下去。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