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又有"大变动"!两大"吸储利器"被取消,储户应及时知晓
央行2024年9月30日发布的《关于规范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通知》在银行业掀起波澜。通知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取消大额存单提前支取灵活利率和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利息优惠等业务,这两项被业内誉为"吸储利器"的存款产品优惠政策将从2024年10月8日起正式叫停。此项政策调整直接影响着广大储户的利益,也反映出我国金融监管环境的新变化。
了解这一变动前,我们先弄清楚何为"大额存单提前支取灵活利率"和"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利息优惠"。大额存单提前支取灵活利率指的是银行允许客户在存款未到期时提前支取,仍按原协议利率计息的优惠政策;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利息优惠则是指银行对提前支取的定期存款给予高于活期存款的优惠利率。这两项措施长期以来是银行吸引存款的有力工具,也是储户资金灵活调度的重要保障。
央行此次政策调整意味着,储户今后提前支取大额存单或定期存款,将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计息,这与之前能够享受的接近原存款利率的收益相比,损失可谓巨大。以3年期大额存单为例,目前市场上主流利率约为2.9%,而活期存款利率仅为0.2%。如果储户提前支取,收益差距高达2.7个百分点。这对于持有大额存单的客户而言,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中国银行业协会存款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2024年第7次会议纪要显示,各银行机构须严格落实央行要求,自2024年10月8日起,各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大额存单、定期存款等产品提前支取设置高于活期利率的利息计付约定。此举将彻底终结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提前支取高息揽储"的市场乱象。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政策调整旨在规范存款市场秩序,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回归存贷款业务本源。"中国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也指出,部分银行机构通过提供超出合理范围的存款提前支取利息优惠,扰乱了市场定价机制,加剧了同业恶性竞争,不利于银行业稳健经营和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从宏观角度看,此次政策调整有多重考量。一方面,当前银行业净息差持续收窄,2024年二季度已降至1.7%,创历史新低。银行通过高息揽储导致负债成本居高不下,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影响信贷投放能力。另一方面,存款提前支取便利性过高,导致储户存款期限预期错配,不利于银行流动性管理和资产负债匹配,增加金融体系潜在风险。
银行业专家、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指出:"取消大额存单等提前支取优惠政策,短期内可能影响部分银行吸储能力,但长期看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优化存款期限结构,提升银行经营稳健性。"他补充道,对储户而言,这也是一次重要的风险教育,促使大家更加理性地规划自身资金使用。
截至2024年8月末,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288.4万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住户存款128.6万亿元,同比增长9.3%。大额存单作为中高端客户青睐的存款产品,规模已超过13万亿元,占存款总量的4.5%左右。而定期存款在个人存款中占比超过70%,与大额存单共同构成银行核心稳定资金来源。
根据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的测算,如果按照平均期限3年、提前支取比例20%计算,取消大额存单和定期存款提前支取优惠政策每年可为银行业节省约700亿元的利息支出。这些资金将有望转化为银行新增信贷投放能力,对实体经济形成支持。
对普通储户来说,此次政策变化带来了哪些实际影响?储户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资金规划。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刘晓蕾建议:"储户在选择存款产品时,应更加审慎评估自身资金使用时间表,尽量避免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同时可以考虑采用'梯队式'存款策略,将资金分散存入不同期限的产品,兼顾收益性和流动性。"
北京一家国有大行个人金融部经理张力(真实姓名)表示:"政策调整后,我们已经开始调整客户投资建议,对有可能需要提前支取资金的客户,建议其选择更加灵活的理财产品或者中短期存款产品,避免因提前支取而损失大量利息。"
上海浦东一位储户王女士表示,她刚在9月初购买了50万元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2.95%。"当时银行经理没有提到即将取消提前支取优惠政策的事情,我现在很担心万一有急用钱需要提前支取时会损失很多利息。"她表示已联系银行咨询是否可以在新规实施前取消并重新配置资金。
央行此次政策调整也引出了银行存款产品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中信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李雨晴认为:"未来银行存款产品将更加注重差异化设计,如开发更多阶梯式、通知存款等兼顾收益与流动性的创新产品,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她预计,银行间存款竞争将从简单的利率战转向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的竞争。
招商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高级经理赵明(真实姓名)透露:"我们正在研发新型存款产品,包括可选期限的结构性存款、封闭期更短的大额存单等,以适应政策变化后市场需求的转变。"
政策调整后,储户应如何应对?专家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步,全面盘点个人资产负债状况,评估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的资金需求,确保紧急备用金足额配置在流动性高的产品中。
第二步,对已持有的大额存单和定期存款进行检视,如有近期提前支取计划的,应考虑在10月8日前操作,以避免新规带来的收益损失。
第三步,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合理配置金融资产,可考虑国债、地方政府债券、货币市场基金等产品作为大额存单和定期存款的补充。
第四步,密切关注各家银行的产品创新动向,选择资质良好、服务优质的银行建立长期金融合作关系。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储户应理性看待此次政策调整,短期内可能带来一定不便,但从长远看有利于构建更加健康的存款市场环境,推动银行提供更加优质多元的金融服务。"
这一政策变动也折射出我国金融监管思路的转变。自2022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加强对存款市场的规范管理。2022年3月,央行发布《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要求各银行存款利率不得超过监管基准上限;2023年7月,再次强调规范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存单管理;此次取消存款提前支取优惠政策,标志着存款市场规范化进程进入深水区。
央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我们将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构建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金融市场环境。"
业内人士预计,此次政策调整后,银行揽储竞争将进一步规范,同时也会促使银行更加注重服务实体经济,落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政策要求。据测算,如果银行负债成本能够下降0.1个百分点,可为实体经济减负约3000亿元。
市场研究机构中金公司分析师廖志明预计,政策实施后,短期内可能出现以下几个变化:大额存单发行规模可能阶段性下降15%-20%;中小银行存款增长面临更大压力;储户资金可能部分转向国债、货币基金等低风险产品;银行负债成本有望在2025年上半年明显下降。
标普全球评级中国区金融机构评级总监李婧也指出:"此次政策调整对大型银行影响相对有限,但对依赖高息揽储的中小银行构成挑战,可能加速银行业结构性分化。中小银行需要加快业务转型,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具体到各类银行,国有大行由于客户基础广泛、品牌影响力强,受影响相对较小;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则面临较大调整压力;农商行和农信社由于主要服务本地客户,存款稳定性较高,影响处于中等水平。
广大储户应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资金配置策略。如果你手中持有大额存单或定期存款,且近期可能需要提前支取,建议在10月8日新规实施前联系银行进行操作,以最大限度保障自身利益。
如何看待央行此次政策调整?你手中有大额存单或定期存款吗?会因为这一政策调整而改变你的存款习惯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经验。

